各有關單位:
《關于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已經我委2020年第7次主任辦公會審議通過。現予以印發,請結合工作實際做好實施。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2020年12月30日
(此件主動公開)
關于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
為深入實施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關鍵技術領域國際、國內首創技術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特制定本措施。
一、中關村首創產品界定及重點支持領域
“中關村首創產品”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中關村中小企業通過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創新,在基礎原理、核心技術或產品功能方面有重大突破,為國際或國內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該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產品性能穩定。
(二)近兩年內研發完成并滿足進入市場要求,同時尚未取得市場業績,但產品對本領域的技術進步有推動作用,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未來可以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三)按照產品技術水平先進程度,中關村首創產品分為國際首創產品和國內首創產品。從首創類型上包括:基礎原理首創、核心技術首創、產品功能首創三類。
重點支持領域為人工智能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健康、集成電路、5G、工業互聯網、智能裝備和先進制造、軌道交通、智能交通、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新材料等。
二、建立健全中關村首創產品檢測評定體系
制定中關村首創產品評定辦法,發布《中關村首創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并按年度動態調整,作為首次進入市場支持政策的依據。圍繞中關村首創產品檢驗檢測需求,依托中關村各類創新平臺、開放實驗室、檢驗檢測機構等,加快推進中關村首創產品評定機構體系建設,對中關村首創產品的質量、安全、可靠性等進行檢測評定,為中關村首創產品進入市場提供技術支撐。
三、加強中關村首創產品相關標準制定推廣
積極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相關標準的制定,加快推動中關村國際或國內首創科技成果的技術規范轉化為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強化中關村首創產品相關標準的推廣實施,鼓勵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開展標準化工作。
四、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
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實現首次應用,根據示范應用效果及項目情況,按照不超過首次進入市場合同(前3個合同中任選1個)金額30%比例給予中關村首創產品的研制單位資金支持。每年每家企業國際首創產品支持金額上限200萬元,國內首創產品支持金額上限100萬元。
五、建立中關村首創產品保險補償機制
對中關村首創產品的研制單位給予保險費補貼支持,承保的險種以保障產品創新性風險、產品使用風險以及質量保障為核心,包括產品質量保證險、產品責任險及運輸險等險種。對已投保或續保的企業按照相關險種保險費的80%給予保費補貼,每年每家企業支持金額上限100萬元。
六、開展中關村首創產品應用推廣
圍繞重點建設工程和政府投資項目,支持協會、產業聯盟等平臺,開展以中關村首創產品為重點的供需對接、產品推介活動。依托新技術新產品云上展廳、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展示推介與供需對接平臺等線上平臺,搭建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與應用單位對接平臺,推動供需有效對接。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參與中關村組織的供需對接、展覽展示、論壇活動、新產品首發、區域合作等各類活動,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拓展市場。
七、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
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開展合作,鼓勵在海外建設特色鮮明的科技園區,支持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中關村海外孵化器等分支機構。支持在中關村示范區內建設運營中關村區域性國際創新中心,支持與海外科技型企業、高校院所、研發機構、人才團隊開展研發合作。支持舉辦或承辦中關村論壇系列活動,支持參加具有國際重要行業影響力的境外展覽展示等。
八、加大對中關村首創產品融資支持力度
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獲取科技信貸與融資租賃服務。建立金融服務機構與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融資對接機制,推動銀行、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機構基于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特點設計創新產品,提供快捷、綜合的專項服務通道,為企業提供高效、低成本融資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科技信貸產品融資,給予企業40%的貸款貼息支持,對單家企業同一筆業務的年度補貼支持不超過5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取得為科技研發和創新創業服務的設備、器材等,給予企業融資費用20%的補貼,年度補貼金額不超過50萬元。
解讀:《關于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正式印發《關于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中科園發〔2020〕39號)(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政策出臺背景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加速,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首創技術產品的創新發展引領著產業的技術革新和進步,其發展水平對產業鏈整體競爭力具有決定性作用,是產業升級的關鍵所在。
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是打開市場大門、實現產業化推廣的關鍵環節。中關村作為新興技術的策源地,依托密集的科技資源和突出的人才、資本、政策優勢,目前形成了一大批技術水平在國際或國內領先的首創產品,但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難”“推廣應用難”的問題長期存在,主要原因大致概況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缺應用機會,首次應用難。應用單位往往更傾向于采購較為成熟、具有市場業績的產品。首創產品研發完成后,由于缺少相應的認證檢測及應用業績,很難在市場上邁出“第一步”,實現首次應用。二是供需信息不對稱。供需雙方缺少及時有效的信息交流溝通渠道,新產品更新迭代快,但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等采購項目的立項審批周期長,應用單位對首創產品了解相對滯后,供需雙方應用對接的“最后一公里”始終不暢通。三是市場競爭力不強。首創產品本身研發周期長、投入大,相應產品成本也較高,在產品市場推廣議價、談判過程中缺乏競爭力。同時“融資難融資貴”、“拓展國際市場成本高”等問題也影響了首創產品企業的發展。另外,在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制定方面也需要進一步加強。
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首創產品的市場應用,亟需在首創產品推廣應用的市場化初期制定支持政策,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實現首次突破應用,打通首創產品進入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二、主要特點
本措施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特點:一是對首創產品進行了界定。研發主體為中關村中小企業。市場應用方面為近兩年內研發完成并滿足進入市場要求,尚未取得市場業績。技術水平方面國際、國內首創。產品類型包括基礎原理首創、核心技術首創、產品功能首創三類。二是對首次進入市場進行了界定。首次進入市場是“中關村首創產品”前3個合同中任意1個,對中關村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項目給予補貼支持。三是首創產品進入市場全鏈條支持。按照首創產品的特點,基于對首創產品進入市場各環節的分析,打造檢測評定、標準制定推廣、首次進入市場、保險補償、供需對接、國際推廣、金融支持等新產品推廣應用全鏈條支持體系。
三、主要內容
《若干措施》提出了8項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一是中關村首創產品界定及重點支持領域。圍繞首創產品研發主體、技術水平、產業化程度、市場前景等方面對首創產品進行了界定,同時確定了首創產品重點支持領域。
二是建立健全中關村首創產品檢測評定體系。制定首創產品評定辦法,發布首創產品目錄,依托中關村各類創新平臺、開放實驗室等資源,對首創產品進行檢測評定。
三是加強中關村首創產品相關標準制定推廣。推動首創產品相關標準制定,加快形成團體標準、行業標準、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強化相關標準推廣實施。
四是支持中關村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按不超過首次進入市場合同金額30%比例給予首創產品研制單位資金支持,國際首創產品補貼上限200萬元,國內首創產品補貼上限100萬元。
五是建立中關村首創產品保險補償機制。對首創產品研發單位給予保險費補貼支持,按照所投保險費80%的比例給予補貼,每年每家企業支持資金不超過100萬元。
六是開展中關村首創產品應用推廣。圍繞重點建設工程和政府投資項目的重點領域,依托中關村新技術新產品展示推介與供需對接平臺、云上展廳等線上平臺,以及供需對接、展覽展示、論壇活動、新產品首發、區域合作等線下活動,推動首創產品拓展市場。
七是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企業開展國際交流合作。支持首創產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對符合支持條件項目給予資金支持,推動首創產品拓展國際市場。
八是加大對中關村首創產品融資支持力度。推動首創產品企業與銀行、融資擔保、融資租賃等金融服務機構對接,對符合條件的企業貼息支持及融資費用補貼支持。
海科金集團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vrd 京ICP備11022072號-1 技術支持:浩天通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