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管政策要求商業銀行有效解決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時,跨境融資逐漸成為了一些實體企業低成本的融資渠道之一。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2018年下半年以來,內保外債業務在市場上做得風生水起。監管部門鼓勵銀行通過境外融資擴展渠道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商業銀行能夠減少資源占用擴大中間業務收入,企業則享受降低融資成本的實惠,多方共贏讓內保外債業務迅速在市場上火了起來。
內保外債新局面
“內保外債業務的興起得益于政策放松了諸多限制。”上述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2016年3月之前,除了部分自貿區內的企業和外資企業,境內主體很難直接借用境外資金。
直至銀發〔2016〕18號文公布之后,外債管理逐漸由事前管理、核準模式轉變為備案制,其中明確了實行“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管理,事實上也是允許了大多數境內主體可以在不大于自身凈資產的范圍內借用外債。
一年以后,央行《關于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銀發〔2017〕9號)發布,進一步將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余額上限提高到凈資產的2倍。
事實上,內保外債業務順利推進的最大政策支持還在于外管局的結售匯政策變化。2017年以前,“除另有規定外,境內金融機構和中資企業借用的外債資金不得結匯使用”的規定令境內企業只能持有外匯,而《關于實施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試點有關外匯管理操作指引》發布后,“試點中、外資企業借用外債如有實際需要,可以結匯使用”的相關規定無異于在外匯結算上提供了便利。
“由于境內外貸款利差的存在,加上2018年以來境內商業銀行表內貸款額度日趨緊張的現狀,內保外債業務的興起也是在意料之中。”一家股份制銀行貿易金融部負責人表示。
他認為,在金融去杠桿的背景下,央行加強了對銀行MPA的考核,表內信貸資源偏緊。同時,監管的資管新規頒布和銀行業亂象整治之后,大量表外業務回歸表內,更是增強了銀行表內信貸資源緊張程度。“開具保函是表外業務。內保外債業務合規的將表內業務轉化為表外業務,節約了貸款資源。”
“內保外債目前的風險在于境內銀行開具融資性保函,若企業無法到期還款,將造成境內銀行跨境擔保履約。當前‘控流出’形勢嚴峻,外匯局對于跨境擔保履約管理要求增強,所以在借款人還款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境內行不僅面臨資金風險,同時還面臨政策風險。”中信銀行人士稱,業務上銀行需要嚴格審查企業資質,提高內保外債的準入門檻。
比較有意思的是,記者了解到,隨著內保外債業務的興起,境內商業銀行的分化也逐漸顯現出來。由于境外銀行貸款是基于境內銀行的擔保,必然要求境內銀行在境外銀行有授信額度。實際上,只有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在境外有銀行合作授信,多數境內銀行授信有限甚至沒有分支機構和合作,這也限制了業務的辦理。
“對于做內保外債業務的企業,需要對外匯政策和匯率波動更為關注,加強外匯的管理意識,避免不必要的匯兌損失。”中信銀行臺州分行人士稱,結匯的時點和鎖定遠期匯率都很重要,而企業找境內銀行直接做貸款就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了。
境外“輸血”境內
近日,中信銀行臺州分行為上市公司華海藥業辦理了該行開業以來的首筆內保外債業務,合計金額1370萬美元,在幫助民營上市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和增加流動資金方面做了一次新的嘗試。
據了解,內保外債是境內銀行通過開具融資性保函的方式為境外銀行提供擔保,境外銀行則在收到境內銀行的保函后直接將融資款項劃至境內銀行開立的外債專戶,企業即可使用資金。
中信銀行方面表示,為了促成此次業務,該行總分行三級聯動,其中還包含了臺州銀保監分局的幫助,讓企業在最短時間內獲得了遠低于表內貸款利率的綜合利率。
“境外融資成本要低很多。從目前的行情看,貸款利率最低可達年化4%,而年前境內市場流動性偏緊,融資成本在進一步上漲,銀行放款慢,這讓該項業務更有市場。”中信銀行臺州分行人士稱。
她表示,內保外債業務符合當前“擴流入、促結匯”的監管導向,順應國家放開外債流入促進實體經濟的相關政策。“商業銀行開展該項業務,一方面需要有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方面是要監管的支持。”
一家國有大行人士稱:“監管政策和考核指標明確要求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部分銀行甚至賠本賺吆喝。從業務的可持續性來看,使用境外資金是一條更可行的途徑。”
記者了解到,銀行資金成本逐年上升,一些政策導向性貸款可能在利潤貢獻上很少,銀行落地的意愿不強。政策的放開已經打開了企業利用境外低成本資金的大門,該項業務也在一些地區受到了銀行和企業的推崇。
實際上,華海藥業僅是受惠于境外融資的企業之一。2018年下半年,國內不少企業和銀行都有在該項業務上試水。
2018年9月,莆田市交投集團采用內保外債融資方式獲得廈門國際銀行1億元人民幣的授信額度,期限三年。由廈門國際銀行開立備用信用證,獲批澳門國際銀行1.16億港元的貸款,期限一年,綜合利率6%。
中國銀行湖北分行2018年也在加強海內外聯動和融資產品推廣,實現境內業務境外做,以解決實體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問題。通過海外直貸、內保外貸、內保外債,為實體企業拓展海外融資渠道,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海外資金。
此外,上市公司金信諾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和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通過內保外債業務分別獲得境外銀行2.2億美元的貸款和5000萬美元貸款,其明確表示借此途徑降低了融資成本,資金使用也更加便利。
海科金集團版權所有Copyright 2011-2017 All right resevrd 京ICP備11022072號-1 技術支持:浩天通達科技